《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 潜真子

元代   潜真子
坎离根,铅汞始。
看尽千章,难取希夷理。
际会先生蒙妙旨。
万卷皆通,别是心欢喜。
有中藏,无内起。
大纳乾坤,小入毫毛里。
元始曾言如黍米。
灵宝分明,始觉真端的。
分类: 苏幕遮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潜真子 翻译、赏析和诗意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是元代潜真子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
阻挡住了视线的苏幕不会因为师傅的指点而消失,这个事情难以理解·道的奥妙微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道的探索和领悟的思考。诗人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探讨了道的深邃和难以捉摸的特性。诗人意识到道是一个高深而微妙的概念,超越了日常的认知和理解。他认为虽然有许多文献和知识可供参考,但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道的本质却是困难的。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苏幕遮是一种遮挡视线的物品,象征着人们对道的认知被局限和阻碍。作者通过描述苏幕不会因为师傅的指点而消失,暗示道的本质无法完全依赖他人的指导和解释,需要个体自己去领悟和揣摩。

诗中提到“坎离根,铅汞始”,意味着诗人已经通过阅读了许多文献,但仍然难以理解道的奥妙。他感慨地说,“看尽千章,难取希夷理”,表达了对于道的理解仍然遥远和困难的感叹。

然而,诗人在“际会先生蒙妙旨”一句中提到,他有幸得到了某位先生的启示和指点,使得他对道的理解有所突破。他说,“万卷皆通,别是心欢喜”,表示通过对道的领悟,他能够通晓万物,心中也充满喜悦。

接着,诗人用“有中藏,无内起”来形容道的特性。道具有无穷的内涵,却没有明确的形态。他说,“大纳乾坤,小入毫毛里”,表达了道的广博和微妙,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能包含其中。

最后两句“元始曾言如黍米,灵宝分明,始觉真端的”,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和真实性。道被比作黍米般微小的东西,但它却是灵宝般的珍贵和清晰,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领悟到它的真正价值和本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道的深刻思考和领悟的探索。诗人认识到道是一种深奥而微妙的存在,超越了日常的认知和理解。他通过诗词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传达给读者,引发对道的思考和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潜真子 拼音读音参考

sū mù zhē bù yīn shī zhǐ, cǐ shì nán zhī dào yào xuán wēi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

kǎn lí gēn, qiān gǒng shǐ.
坎离根,铅汞始。
kàn jǐn qiān zhāng, nán qǔ xī yí lǐ.
看尽千章,难取希夷理。
jì huì xiān shēng méng miào zhǐ.
际会先生蒙妙旨。
wàn juǎn jiē tōng, bié shì xīn huān xǐ.
万卷皆通,别是心欢喜。
yǒu zhōng cáng, wú nèi qǐ.
有中藏,无内起。
dà nà qián kūn, xiǎo rù háo máo lǐ.
大纳乾坤,小入毫毛里。
yuán shǐ céng yán rú shǔ mǐ.
元始曾言如黍米。
líng bǎo fēn míng, shǐ jué zhēn duān dì.
灵宝分明,始觉真端的。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潜真子专题为您介绍《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潜真子的诗词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诗意词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潜真子著名诗词

《苏幕遮 辩水源清浊,木金间隔》 《苏幕遮 温温铅鼎,光透廉帏,造化争驰》 《苏幕遮 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水》 《苏幕遮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苏幕遮 无机深远,下手速修无太迟》 《苏幕遮 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 《苏幕遮 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 《苏幕遮 曲江上,看月华澄净,有个鸟飞》 《苏幕遮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以上》 《苏幕遮 虎龙交 ,进火功夫犹 危》

您也许还喜欢

《苏幕遮 无机深远,下手速修无太迟》潜真子 《苏幕遮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潜真子 《苏幕遮 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水》潜真子 《苏幕遮 温温铅鼎,光透廉帏,造化争驰》潜真子 《苏幕遮 辩水源清浊,木金间隔》潜真子 《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纸舟先生全真直指,注谓》纸舟先生 《西江月·本是一团血肉》纸舟先生 《满江红 呜鹤余音卷一》云阳子 《梧桐树 原作 ,疑误》牧常晁 《西江月·大道不由别物》牧常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