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唐代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分类:

作者简介(韦应物)

韦应物头像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登楼寄王卿鉴赏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攀林”,即攀林登山。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登楼寄王卿》韦应物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lóu jì wáng qīng
登楼寄王卿

tà gé pān lín hèn bù tóng, chǔ yún cāng hǎi sī wú qióng.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shù jiā zhēn chǔ qiū shān xià, yī jùn jīng zhēn hán yǔ zhōng.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楼寄王卿》专题为您介绍登楼寄王卿古诗,登楼寄王卿韦应物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韦应物著名诗词

《滁州西涧》 《闻雁》 《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寄李儋元锡》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简卢陟》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 《寄全椒山中道士》 《调笑令·胡马》 《观田家》 《夏花明》 《东郊》

您也许还喜欢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韦应物 《赠崔员外》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韦应物 《赠琮公》韦应物 《寄诸弟》韦应物 《寄恒璨》韦应物 《简郡中诸生》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寄释子良史酒》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