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传的诗词(789首)

721 《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宋·方回

忆我幼时事,南归自番禺。
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闠区。
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722 《龙渊》 宋·郭印

修竹不知数,云藏小渭川。
宁沼经营初,观者日骈阗。
耆旧为我语,中有一龙渊。
时时见怪象,吐气如长烟。

723 《赠明师》 宋·郭印

四民不相夺,事业勤且专。
所适既多歧,乃为异物迁。
初心转错乱,故步成跰跹。
一纵不可收,有如解缆船。

724 《过铜梁县有感为住半日》 宋·郭印

摄职临兹邑,于今五十年。
吏胥都往矣,井邑尚依然。
指目身曾见,谈论口但传。
人情犹可喜,能不为留连。

725 《简辨老》 宋·李处权

松杉高下韵笙箫,谷口钟声梵海潮。
秋气作阴连蟋蟀,夜寒随雨上芭蕉。
身危甚幸依贤庇,吏隐何须觅句招。
直待它年见凫舄,始传仙叶有王乔。

726 《谢王敦玉惠双兔》 宋·李处权

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
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传纪何新奇,不泯良有赖。

727 《答李师载》 宋·李复

早岁贤关初闯首,五色长虹出君手。
孤坐傲兀苦老罴,满场输伏甘居后。
巨榜清晓揭宫墙,名姓喧传天下口。
天子未见已先知,云路风生看驰骤。

728 《赋杜子美刘梦得遗事》 宋·李复

壁间石刻图经在,瀼外祠堂绘像真。
秋去书怀传北客,归时遗曲祠蛮神。
十年口语投荒谪,千里兵戈下峡身。
嗟我南来心迹似,临风把酒寄情亲。

729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与众异,平生重交游,所得国无几。
昨者应茂才,西行觑朝美。
时当庆历初,选举宝多士。

730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宋·李覯

女色无定美,宠至美则多。
士才无定称,用显称已过。
长字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觉耻,母怜不加诃。

731 《寿张京尹》 宋·彭龟年

紫岩天下志,勇决如百川。
一身扶三纲,百丑妒独妍。
南轩经世学,仰嗣千圣传。
匆匆造膝陈,众鸟惊虚弦。

732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释崇岳

千圣不传到今日,口上著来无等匹。
洞庭山脚太湖心,行人路上空啾唧。

733 《偈颂八十七首》 宋·释慧开

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
大宋正传天子令,直教诸国竖降旗。

734 《颂古五首》 宋·释如净

一桡劈口虚空破,三点驴头覆却船。
父子至今俱不了,江湖波浪错流传。

735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释绍昙

半晴半雨,酿成格溽。
无位真人,口生白醭。
玄谈发渊默之雷,妙应答传声之谷。
花簇簇,锦簇簇,听不足,玩不足。
哑,六六依前三十六。

736 《日本玄志禅人请语》 宋·释绍昙

上人幼负凌云志,十五为僧今廿二。
鲸波不怕险如崖,远涉要明西祖意。
老松阴下扣烟扉,未透慈溪劈箭机。
满口乡谈学唐语,帝都丁唤那斯祁。

737 《送日本尔侍者》 宋·释绍昙

径山无法与人传,几度亲遭劈面拳。
今日大唐回首去,鼻头元在口皮边。

738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 宋·释印肃

夺下生机不作声,耳聋眼瞎妙明生。
随流口欲传心印,岂是缘情粥饭僧。

739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识浪沥乾,肚皮束宽。
口翻澜而海阔,发垂雪而山寒。
妙传家法髑髅眼,巧幻神通赤肉团。
相随来也,搥凿无瘢。

74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心闲不被身碍,饭饱仍嫌口多。
嫌应群机活卓卓,默传一句圆陀陀。
呈似了也,还相识麽。

* 关于口传的诗词 描写口传的诗词 带有口传的诗词 包含口传的古诗词(789首)
口传

关于口传的诗句

丁口传父口 口传不死方 春深黄口传窥树 口传天语到鸡林 焚书旧口传 丁口传父言 口传天语来人世 空有口传名 脍吞炙嚼人口传 其中有口传心事 一日嘉名万口传 一日嘉名万口传 口传金母信 李杜诗篇万口传 李杜诗篇万口传 丰碑万口传 口传却老术 事属朝廷万口传 丹书细字口传诀 诗句明朝万口传
其它热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