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目长的诗词(278首)

1 《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貌荒凉惨动耳目噫贤者》 宋·寇准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
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
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
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

2 《长至寿广西提刑吴大卿》 宋·曾丰

无量寿佛今寿皇,家传室授不老方。
九转丹砂一仁念,函四大海为寿乡。
仁气所覃莫非寿,椿松龟鹤不足当。
三公九卿百执事,一时幸会俱遐昌。

3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 唐·卢照邻

跻险方未夷,乘春聊骋望。
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葳蕤晓树滋,滉漾春江涨。
平川看钓侣,狭径闻樵唱。

4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此时公权领湖州)》 唐·皎然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5 《徐元敏察院顷和子中兄长篇语颇相属今承出使》 宋·周必大

少年同仕秦淮口,醉里殷勤扫花帚。
苍颜白发二纪中,梦断赏心并折柳。
非才晚污论思地,分察久观弹击手。
端方期不负耳目,诘曲谁能学跟肘。

6 《春游昌谷访李长吉故居》 宋·张耒

连山忽中开,呀若敞双户。
清泉泻中间,行子并溪去。
苍崖左右壁,田垄亦棋布。
渠流涨春漪,鸣涧转芳屿。

7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宋·汪莘

野水平桥细浪生,柴门草长断人行。
园林霁后春如在,燕雀鸣时夏正清。

8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宋·汪莘

雷电阴晴共一帘,残春首夏境相兼。
闲寻稚笋今朝长,静数新荷昨夜添。

9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古文观止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散文

10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1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古文观止高中文言文劝谏寓理

12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13 《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奏疏

14 《上林赋》 两汉·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写景叙事

15 《送率府程录还乡》 唐·杜甫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妄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16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17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唐·杜甫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离别

18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19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20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 关于耳目长的诗词 描写耳目长的诗词 带有耳目长的诗词 包含耳目长的古诗词(278首)

关于耳目长的诗句

长斋耳目清 耳目聪明长步行
其它热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