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的读音 六家的意思

六家 六家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家、 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第一个对“百家”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从所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六家”的读音

拼音读音
[liù jiā]
汉字注音:
ㄌㄧㄨˋ ㄐㄧㄚ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六家”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吴韦昭﹑三国魏王肃﹑三国吴虞翻﹑三国魏刘劭﹑隋刘炫﹑南朝齐陆澄。

辞典解释

六家  liù jiā  ㄌㄧㄡˋ ㄐㄧㄚ  

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英语 Six schools of pre-Han philosophy, as analyzed by 司馬談|司马谈[Si1 ma3 Tan2] (儒家[Ru2 jia1], 道家[Dao4 jia1], 陰陽|阴阳[yin1 yang2], 法家[Fa3 jia1], 名家[Ming2 jia1], and 墨家[Mo4 jia1])​

网络解释

六家

六家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家、 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第一个对“百家”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从所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六家”的单字解释

】:[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六家”的相关词语

“六家”造句

六家代理店的销售额被归在“欧洲销售额”的栏目里.

2007年末,全球六家市值最大的公司中国占据了三家.

2008年5月,三部委发布了电信重组公告,原有的六家运营商合并为三家全业务运营商。

佐治亚州有五六家中资公司,其中有一家酱油工厂.

安徽金龙源化工是金石集团并购的第六家,也是跨省并购的第三家化工企业。

六家*弯电视公司,四家报业和一间特派服务有报导王的纽约特派记者。

不下六家网站都以此类服务打广告。

即使有五六家比较大的能够成功上市,投资者们不到秋天就会对中国网络股疲态备现。

美国人早已使用虚假的安全借口阻止其六家出口管理商被卖到迪拜。

六家公司宣布计划在日本和美国之间敷设横跨太平洋的超高速光导纤维海底电缆,以改善美国和亚洲地区的互联网和电讯交通。

* 六家的读音是:liù jiā,六家的意思:六家 六家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家、 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第一个对“百家”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从所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