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烏的读音 巴烏的意思
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 巴
- 烏
“巴烏”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bā wū]
- 汉字注音:
- ㄅㄚ ㄨ
- 简繁字形:
- 巴乌
- 是否常用:
- 否
“巴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一种簧管乐器。流行于我国云南、广西的彝、苗、傣、佤、哈尼等少数民族地区。用竹管制成,上端插有铜质簧片,可分为横吹和竖吹两种。音色圆润。辞典解释
巴乌 bā wū ㄅㄚ ㄨ 乐器名。云南一带彝、苗等族吹奏的乐器。管身为竹制或木制,长约二十七公分,共有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一端侧面开吹孔,内装有尖锐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音色深美,用于舞蹈或说唱伴奏。彝族红河区流行直吹巴乌及双管巴乌两种。
德语 Bawu (Eig, Mus)
法语 bawu (instrument à vent)
网络解释
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巴烏”的单字解释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烏】:1.“乌”的繁体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巴烏”的相关词语
* 巴烏的读音是:bā wū,巴烏的意思: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基本解释
一种簧管乐器。流行于我国云南、广西的彝、苗、傣、佤、哈尼等少数民族地区。用竹管制成,上端插有铜质簧片,可分为横吹和竖吹两种。音色圆润。辞典解释
巴乌 bā wū ㄅㄚ ㄨ乐器名。云南一带彝、苗等族吹奏的乐器。管身为竹制或木制,长约二十七公分,共有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一端侧面开吹孔,内装有尖锐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音色深美,用于舞蹈或说唱伴奏。彝族红河区流行直吹巴乌及双管巴乌两种。
德语 Bawu (Eig, Mus)
法语 bawu (instrument à vent)
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紧贴:爬山虎巴在墙上。3.粘住:粥巴了锅了。4.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巴。5.挨着: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张开: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儿啦。7.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8.指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9.姓。10.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符号bar。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100万达因作用力,压强就是1巴,合100000帕。从前气象学上多用毫巴,现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烏】:1.“乌”的繁体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