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读音 李斯的意思

李斯 (秦朝丞相)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李斯”的读音

拼音读音
[lǐ sī]
汉字注音:
ㄌㄧˇ ㄙ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李斯”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李斯  lǐ sī  ㄌㄧˇ ㄙ  

人名。(?~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为相。主张废封建,定郡县,行禁书令,统一文字,变籀文为小篆。并曾与赵高、胡毋敬等,整理当时通行的秦文,写成《仓颉篇》七章。后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

英语 Li Si (c. 280-20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calligrapher and Prime minister of Qin kingdom and Qin dynasty from 246 to 208 BC

德语 Li Si (Eig, Pers, 280 - 208 v.Chr.)​

法语 Li Si

网络解释

李斯 (秦朝丞相)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李斯”的单字解释

】: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2.这种植物的果实。3.(Lǐ)姓。
】: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李斯”的相关词语

“李斯”造句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老规矩,肥的给李斯,瘦的给我!

尽管李斯特一直很尊重克拉拉,经常以推崇的口吻提及舒曼的音乐,可是克拉拉却尽量避免去魏玛,一八五五年当他们在莱茵节上不期而遇时,克拉拉感到异常的难堪与尴尬。

从分析的出发点、中心和角度来看,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更适合落后国家的政策实践,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李斯特菌属将大脑和脊髓神经联系到了一起导致:功能障碍或严重的死亡,感染,已经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死亡。

两周前足总盃第五圈赛事对李斯特城一战中,他甚至连后备席也没分儿坐。

她弹完琴后,李斯特给她指出了几个小错误。

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斯克里亚宾、拉赫曼尼诺夫、巴托克或斯特拉文斯基的任意两首练习曲。两首练习曲不得为相同的作曲家。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陆机 

在法国乐坛上,柏辽兹、肖邦和李斯特进一步推动了对浪漫派风格和曲式的改良。

* 李斯的读音是:lǐ sī,李斯的意思:李斯 (秦朝丞相)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