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的读音 来苏的意思
来苏 来苏释义:消毒液名称。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
- 来
- 苏
“来苏”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lái sū]
- 汉字注音:
- ㄌㄞˊ ㄙㄨ
- 简繁字形:
- 來蘇
- 是否常用:
- 否
“来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谓因其来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室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2.草名。白?的别称。 3.[英lysol]药名。为含有50%煤酚的肥皂溶液,棕色,有毒。用做消毒剂。 辞典解释
来苏 lái sū ㄌㄞˊ ㄙㄨ 本指商汤征伐,因其来而使百姓能获得困苦之解脱与苏息。语出《书经.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后泛指百姓从困苦中获得解脱。《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
网络解释
来苏
来苏释义:消毒液名称。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
“来苏”的单字解释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苏】:[sū]1.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指须头下垂物:流苏。3.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缓解,解除:以苏其困。5.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姓。8.同“噜”字“噜苏”。[sù]朝向:“苏刃者死”。
“来苏”的相关词语
* 来苏的读音是:lái sū,来苏的意思:来苏 来苏释义:消毒液名称。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
基本解释
1.谓因其来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室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2.草名。白?的别称。 3.[英lysol]药名。为含有50%煤酚的肥皂溶液,棕色,有毒。用做消毒剂。辞典解释
来苏 lái sū ㄌㄞˊ ㄙㄨ本指商汤征伐,因其来而使百姓能获得困苦之解脱与苏息。语出《书经.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后泛指百姓从困苦中获得解脱。《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
来苏
来苏释义:消毒液名称。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苏】:[sū]1.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指须头下垂物:流苏。3.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缓解,解除:以苏其困。5.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姓。8.同“噜”字“噜苏”。[sù]朝向:“苏刃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