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湯包子的读音 粉湯包子的意思

辞典解释粉汤包子  fěn tāng bāo zi     汤包。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叫小儿出去考个府县考,骗两回粉汤包子吃,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粉湯包子”的读音

拼音读音
[fěn tāng bāo zi]
汉字注音:
ㄈㄣˇ ㄊㄤ ㄅㄠ ˙ㄗ
简繁字形:
粉汤包子
是否常用:

“粉湯包子”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粉汤包子  fěn tāng bāo zi  ㄈㄣˇ ㄊㄤ ㄅㄠ ˙ㄗ  

汤包。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叫小儿出去考个府县考,骗两回粉汤包子吃,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网络解释

“粉湯包子”的单字解释

】:1.粉末:面粉。藕粉。花粉。把绿豆磨成粉。2.特指化妆用的粉末:香粉。涂脂抹粉。3.用淀粉制成的食品:凉粉。粉皮。4.特指粉条或粉丝:绿豆粉。菠菜炒粉。5.变成粉末:粉碎。粉身碎骨。石灰放得太久,已经粉了。6.粉刷:墙刚粉过。7.带着白粉的;白色的:粉蝶。粉连纸。8.粉红:粉色。粉牡丹。这块绸子是粉的。
】:[tāng]1.沸水;熱水。2.溫泉。3.指溫泉浴池。4.帶汁水的菜肴。5.指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6.中藥湯劑。7.湯池,護城河。8.商朝的開國之君。又稱成湯、成唐、武湯、武王、天乙等。9.姓。[shāng]亦作“漡”。見“湯湯”。
】: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书。包饺子。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2.包好了的东西:药包。邮包。打了个包。3.装东西的口袋:书包。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病包儿。坏包儿。淘气包儿。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包。腿上起了个包。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包。7.围绕;包围:火苗包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包过去。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包含。包罗。无所不包。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包医。包教。包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姓。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粉湯包子”的相关词语

* 粉湯包子的读音是:fěn tāng bāo zi,粉湯包子的意思:辞典解释粉汤包子  fěn tāng bāo zi     汤包。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叫小儿出去考个府县考,骗两回粉汤包子吃,将来挂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