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絃的读音 蜀國絃的意思
蜀国弦 (梁简文帝诗作)《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阙。” 首乐府歌诗长十联,也只有一句“五妇行难至”不合律,其余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律联的反复重叠,构成了全诗的格律。这种突出的诗律现象充分说明了萧纲特重对式格律,同时还特喜应用平起仄收式的律联。 其次,对式格律中断,用入了另一种律联,成为粘对混合式格律,也是萧纲诗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 蜀
- 國
- 絃
“蜀國絃”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shǔ guó xián]
- 汉字注音:
- ㄕㄨˇ ㄍㄨㄛˊ ㄒㄧㄢˊ
- 简繁字形:
- 蜀国弦
- 是否常用:
- 否
“蜀國絃”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
网络解释
蜀国弦 (梁简文帝诗作)
《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阙。”
首乐府歌诗长十联,也只有一句“五妇行难至”不合律,其余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律联的反复重叠,构成了全诗的格律。这种突出的诗律现象充分说明了萧纲特重对式格律,同时还特喜应用平起仄收式的律联。 其次,对式格律中断,用入了另一种律联,成为粘对混合式格律,也是萧纲诗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蜀國絃”的单字解释
【蜀】:1.朝代名。1.三国之一。参同“汉”2.十国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为后唐所灭。3.十国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国号蜀,史称后蜀。为北宋所灭。2.四川的别称。
【國】:同“国”。
【絃】:同“弦”。
“蜀國絃”的相关词语
* 蜀國絃的读音是:shǔ guó xián,蜀國絃的意思:蜀国弦 (梁简文帝诗作)《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阙。” 首乐府歌诗长十联,也只有一句“五妇行难至”不合律,其余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律联的反复重叠,构成了全诗的格律。这种突出的诗律现象充分说明了萧纲特重对式格律,同时还特喜应用平起仄收式的律联。 其次,对式格律中断,用入了另一种律联,成为粘对混合式格律,也是萧纲诗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基本解释
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蜀国弦 (梁简文帝诗作)
《古今乐录》曰:“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居相和之末,三调之首。古有四曲,其《张女四弦》《李延年四弦》《严卯四弦》三曲,阙《蜀国四弦》。节家旧有六解,宋歌有五解,今亦阙。”首乐府歌诗长十联,也只有一句“五妇行难至”不合律,其余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律联的反复重叠,构成了全诗的格律。这种突出的诗律现象充分说明了萧纲特重对式格律,同时还特喜应用平起仄收式的律联。 其次,对式格律中断,用入了另一种律联,成为粘对混合式格律,也是萧纲诗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蜀】:1.朝代名。1.三国之一。参同“汉”2.十国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为后唐所灭。3.十国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国号蜀,史称后蜀。为北宋所灭。2.四川的别称。
【國】:同“国”。
【絃】: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