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百病的读音 走百病的意思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走百病”的读音

拼音读音
[zǒu bǎi bìng]
汉字注音:
ㄗㄡˇ ㄅㄞˇ ㄅㄧㄥ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走百病”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夜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

辞典解释

走百病  zǒu bó bìng  ㄗㄡˇ ㄅㄛˊ ㄅㄧㄥˋ  

古代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避灾求福的活动,称为「走百病」。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
清.徐?《南州草堂词话.卷上》:「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一夜出游,名『走桥』,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亦名『走百病』。」

网络解释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走百病”的单字解释

】: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跑:奔走。3.(车、船等)运行;移动;挪动:钟不走了。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你这步棋走坏了。4.趋向;呈现某种趋势:走红。走热。5.离开;去:车刚走。我明天要走了。请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辞):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7.(亲友之间)来往:走娘家。走亲戚。他们两家走得很近。8.通过: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气。走风。说走了嘴。10.姓。
】: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走百病”的相关词语

* 走百病的读音是:zǒu bǎi bìng,走百病的意思: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午夜,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