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公夏五的读音 郭公夏五的意思

郭公夏五 解释:《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郭公夏五”的读音

拼音读音
[guō gōng xià wǔ]
汉字注音:
ㄍㄨㄛ ㄍㄨㄥ ㄒㄧㄚˋ ㄨˇ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郭公夏五”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郭公夏五  guō gōng xià wǔ  ㄍㄨㄛ ㄍㄨㄥ ㄒㄧㄚˋ ㄨˇ  

郭公,指春秋庄公二十四年经文的脱漏之处。参见「郭公」条。夏五,指春秋桓公十四年经文的脱漏之处。参见「夏五」条。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字。也作「夏五郭公」。

网络解释

郭公夏五

解释:《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郭公夏五”的单字解释

】: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城郭。东郭。2.物体周围的边或框:耳郭。3.姓。
】: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2.指中国:华夏。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郭公夏五”的相关词语

* 郭公夏五的读音是:guō gōng xià wǔ,郭公夏五的意思:郭公夏五 解释:《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