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因之道的读音 靜因之道的意思

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二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靜因之道”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ìng yīn zhī dào]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静因之道
是否常用:

“靜因之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战国时期一部分道家的认识方法。认为心要保持虚静﹐并因应事物之理而偶合之﹐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网络解释

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二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靜因之道”的单字解释

】:同“”。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2.理由:因为(wéi)。因而。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陈陈相因。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靜因之道”的相关词语

* 靜因之道的读音是:jìng yīn zhī dào,靜因之道的意思: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二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