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的读音 马鹿的意思

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 (日语词语)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马鹿”的读音

拼音读音
[mǎ lù]
汉字注音:
ㄇㄚˇ ㄌㄨˋ
简繁字形:
馬鹿
是否常用:

“马鹿”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马和鹿。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东北﹑内蒙﹑西藏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药。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

网络解释

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

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 (日语词语)

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马鹿

“马鹿”的单字解释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鹿】:1.哺乳动物,反刍类,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的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有梅花鹿、马鹿等。2.(Lù)姓。

“马鹿”的相关成语

“马鹿”的相关词语

“马鹿”造句

男人听后,便即惊觉不妥,登时更感獐麋马鹿,心房登时怦怦剧跳起来。

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半人马被牛头人瞪着牛眼弄得獐麋马鹿

野生动物有雪鸡、蓝马鸡、马鹿、石羊、猞猁、狼、黄鼠狼等.

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

仅关注马鹿威胁环境的一面过于片面了。

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

莲峰山,因九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山林而俗称“马鹿山”。

野生动物有马鹿、蓝马鸡、野雉等.

方法用FSH对母马鹿进行超数排卵,采用抽吸法和切割法采集卵母细胞,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 马鹿的读音是:mǎ lù,马鹿的意思: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 (日语词语)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其它词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