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的词语

多音字的词语:1. 重复;2. 长江;3. 打击;4. 善良;5. 沉默;6. 转移;7. 兴奋;8. 治疗;9. 挑战;10. 爆发;11. 培养;12. 探讨;13. 飞行;14. 指导;15. 调整;16. 演绎;17. 摆脱;18. 记录;19. 睡眠;20. 肯定

多音字的词语 相关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多音字 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 “多音多义字”(俗称“破音字”)是指有两个或更多读音的汉字,而每一读音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或惯用法。倘以“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概念来表述,“多音多义字”就是每字一形多音多义。
破音字 辞典解释破音字  pò yīn zì      有多种读音的字。 也称为「多音字」、「歧音字」。专指音读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时作为动词,如:「吃饭」;音ㄐㄧˊ时,作「口吃」的意思。 也称为「歧音异义字」。英语 character with two or more readings, character where different readings convey different meanings (Tw)​德语 ein chin. Schriftzeichen mit unterschiedlicher Aussprache für verschiedene Bedeutungen (S)​
拼音字母 拼音字母 拼音字母指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也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拼音字母是埃及人发明的。 埃及人在没有拼音字母前,是看到什么就画个什么来表示,因此创造了许多图画文字。为了方便书写,他们选择了二十几种简单的符号代替文字,这就是可以拼音的拉丁字母,现在我们用的拼音字母就是从拉丁字母发展过来的。
多音节词 多音节词 多音节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duō yīn jié cí ,意思是由三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词。
发字 发字 发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fā zì,是解释多音多义字在文中的音义
發字 发字 发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fā zì,是解释多音多义字在文中的音义
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歧音異義字 辞典解释歧音异义字  qí yīn yì yì zì      专指音读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时作为动词,音ㄐㄧˊ时,作「口吃」的意思。 也称为「破音字」。
浊音 浊音 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的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也是浊音。 世界上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均有大量浊音,如[b]、[d]、[g]、[z]等。 古汉语亦清浊对立。全浊声母包括并母[b]、奉母[v]、定母[d]、澄母[ɖ]、从母[dz]、邪母[z]、俟母[ʒ]、崇母[dʒ]、常母[dʑ]、船母[ʑ]、群母[g]、匣母[ɣ/ɦ]十三母。全清声母包括帮母[p]、非母[f]、端母[t]、知母[ʈ]、精母[ts]、心母[s]、庄母[tʃ]、生母[ʃ]、照母[tɕ]、审母[ɕ]、见母[k]、影母[ʔ]、晓母[x]十三母。 但今汉语有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语(与吴语交界处)、极少数赣语(吴湘“浊音走廊”地区)、湖南湘西境内的一些西南官话等方言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全浊声母。普通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没有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普通话中p[pʰ]和b[p]均为清音,其分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是两个音位。由于普通话中b[p]、d[t]、g[k]实为清音却标作浊音字母,使得中国大部分学习有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外语(如法语,日语等)时时常把不送气清音跟浊音混淆,因为在这些语言中普通话中的b[p]、p[pʰ]等都是一个音,就是清辅音。
濁音 浊音 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的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也是浊音。 世界上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均有大量浊音,如[b]、[d]、[g]、[z]等。 古汉语亦清浊对立。全浊声母包括并母[b]、奉母[v]、定母[d]、澄母[ɖ]、从母[dz]、邪母[z]、俟母[ʒ]、崇母[dʒ]、常母[dʑ]、船母[ʑ]、群母[g]、匣母[ɣ/ɦ]十三母。全清声母包括帮母[p]、非母[f]、端母[t]、知母[ʈ]、精母[ts]、心母[s]、庄母[tʃ]、生母[ʃ]、照母[tɕ]、审母[ɕ]、见母[k]、影母[ʔ]、晓母[x]十三母。 但今汉语有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语(与吴语交界处)、极少数赣语(吴湘“浊音走廊”地区)、湖南湘西境内的一些西南官话等方言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全浊声母。普通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没有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普通话中p[pʰ]和b[p]均为清音,其分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是两个音位。由于普通话中b[p]、d[t]、g[k]实为清音却标作浊音字母,使得中国大部分学习有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外语(如法语,日语等)时时常把不送气清音跟浊音混淆,因为在这些语言中普通话中的b[p]、p[pʰ]等都是一个音,就是清辅音。
元音 元音 (音素的一类)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地通过口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元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 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不发音。
趵趵 趵趵 【读音】bō bō 象声词 ,形容足踏地的声音。 【出处】唐 元稹 《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清 吴升 《南山北山行》:“山後荒茔平作田,坟头趵趵犁起土三尺。” 陈炜谟 《狼筅将军》:“好像一只将牵上屠场的蹄声趵趵的黄牛一样!” “趵”为多音字,又读bào 。意为跳跃。 趵突泉 ,泉名,在山东省济南市。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尔语无关的印欧语系。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差异相当多。字形也随着文明演变,逐渐由多变的象形文字统一固定为音节符号。 英语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كتابة مسمارية‎”(haṭṭ mismari,意思是“钉头文字”) 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现今的拉丁文。后失传,19 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字母表 字母表 大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这是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Phoenician)是一种闪米特人语言。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在现今的突尼斯)。原本的原始西奈字母是象形文字,然而到腓尼基字母时代,有些字的意思已改变了。由于字母本来是刻在石上,所以多数字母都是直线和方形的,就像古日耳曼字母一样。虽然之后有多一些较曲线的版本,成了罗马时代的北非新迦太基字母。 腓尼基语通常由右到左写,而有些文字使用了左右往复书写法(boustrophedon, 又称耕地写法)。 部分字母有另一种书写表达方法, 例如 taw 可以写成似一个 '+' 号而不用 'x' 号, heth 可以有两条横线穿过。拉丁字母 X 来自希腊字母 Χ 的发音,而不是直接由 Ξ (samekh-inspired 字
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字母为阿拉伯语的书写形式,除了阿拉伯语之外,世界上(尤其是伊斯兰教势力比较兴盛的地区)尚有别的语言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如波斯语、普什图语、维吾尔语等。 阿拉伯字母本身不包含短元音字母,所以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普什图语等语言的很多书籍和杂志中,短元音并不被标出,所以人们必须从文中推测出这些元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闪米特语更多的使用辅音和长元音来区分词义。
大写 大写 拼音字母的一种写法,用于句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全字母大写的情况。也指汉字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多用于账目和文件等中。中文金额数字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角、分、零、整(正)”。(“柒”在当时作为“漆”和“桼”的异体字,后来出现分化,将“柒”定为数字“柒”的大写,“桼”并入“漆”定为“刷”的意思。)
大寫 大写 拼音字母的一种写法,用于句首、专名的第一个字母或全字母大写的情况。也指汉字数目字的一种笔画较繁的写法,多用于账目和文件等中。中文金额数字大写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圆、角、分、零、整(正)”。(“柒”在当时作为“漆”和“桼”的异体字,后来出现分化,将“柒”定为数字“柒”的大写,“桼”并入“漆”定为“刷”的意思。)
禅魔 禅魔 禅魔由作者间安发表于创世中文网的一本玄幻小说,其文如诗如画,其人有情有义,其事生动感人。于今浮躁之世,读之能静人心脾,揣之能增人智慧,学之能助人功成,是一部不得不推荐的网络玄幻小说。 作者自定义:其一,禅、魔可拆分,相信大家都能够想到,禅指佛,洛长安也有修行千叶千言伏魔印,魔即是魔,洛长安的根本立于『大魔经』之上。然而,佛门中人素来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佛与魔素来共存于世,有佛就有魔,佛的威能有多大,魔的威能便有多大,如果说佛是从正面引人向道的话,那么魔就是从反面催人解脱了,它看似变化成各种诱惑搅扰人修行,却又何尝不是种种考验呢?因此,洛长安所修行的至高法典,我没有命名『大佛经』,而是命名成了『大魔经』,预示着他一生逆行,成魔也好,成佛也罢,终究能有十地大菩萨的威能。 其二,禅是个多音字,一为chán;二为shàn。取chán字音时,一则指佛,二则通假“阐”,有阐述、述说,这里更重要是正名之意。取shàn字音时,一则禅让,喻指事物更迭朝代变迁之意,二则封禅,欲在人世间立下魔之通天丰碑。 其三,唐朝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二中有两句话:“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地著禅魔。”这是我在百度中输入禅魔书名之后,无意中看到的诗句,是谓迷禅若魔的意思。有句话说不疯魔不成活,间安愿以此为鉴,希望自己也能疯魔一回,写好禅魔这个故事。
传拓 传拓 传拓是以纸紧覆进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然后用墨打印;因在传拓过程中有一套技术方法,故名。由于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 传拓技法的“拓”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理读音不同。“拓”字的规范语音读tà,但在民间大多读作tuò,拓也作搨。
禪魔 禅魔 禅魔由作者间安发表于创世中文网的一本玄幻小说,其文如诗如画,其人有情有义,其事生动感人。于今浮躁之世,读之能静人心脾,揣之能增人智慧,学之能助人功成,是一部不得不推荐的网络玄幻小说。 作者自定义:其一,禅、魔可拆分,相信大家都能够想到,禅指佛,洛长安也有修行千叶千言伏魔印,魔即是魔,洛长安的根本立于『大魔经』之上。然而,佛门中人素来有一个认识,那就是佛与魔素来共存于世,有佛就有魔,佛的威能有多大,魔的威能便有多大,如果说佛是从正面引人向道的话,那么魔就是从反面催人解脱了,它看似变化成各种诱惑搅扰人修行,却又何尝不是种种考验呢?因此,洛长安所修行的至高法典,我没有命名『大佛经』,而是命名成了『大魔经』,预示着他一生逆行,成魔也好,成佛也罢,终究能有十地大菩萨的威能。 其二,禅是个多音字,一为chán;二为shàn。取chán字音时,一则指佛,二则通假“阐”,有阐述、述说,这里更重要是正名之意。取shàn字音时,一则禅让,喻指事物更迭朝代变迁之意,二则封禅,欲在人世间立下魔之通天丰碑。 其三,唐朝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二中有两句话:“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地著禅魔。”这是我在百度中输入禅魔书名之后,无意中看到的诗句,是谓迷禅若魔的意思。有句话说不疯魔不成活,间安愿以此为鉴,希望自己也能疯魔一回,写好禅魔这个故事。
表意字 表意字 表意字是中国汉语形成历史中最早的一种文字,汉字经历了经历了里表意字,表音兼表意,变音字,三个历程。其中表意字是指根据所概括内容的意义 所创造的字,在汉字的初始阶段,没有笔画,没有字母,从画图和实物记事慢慢发展,很自然的把依靠最多的意义首先融入字体。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时间约在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现在的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腓尼基字是辅音字母 ,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蒙骗 蒙骗 蒙骗从词性上来说是一个动词,词语本身含有靠蒙来骗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骗人有很多种方法,而蒙骗只是其中之一,骗人者通过模糊、扰乱受骗者等手段以达到自己骗人的目的。该词和欺骗、诈骗等都是贬义,但没有另外两个词感情强烈。另外蒙字是个多音字,还有二声(如:启蒙),三声(如:蒙古)
勉旃 勉旃 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出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中。
蒙騙 蒙骗 蒙骗从词性上来说是一个动词,词语本身含有靠蒙来骗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骗人有很多种方法,而蒙骗只是其中之一,骗人者通过模糊、扰乱受骗者等手段以达到自己骗人的目的。该词和欺骗、诈骗等都是贬义,但没有另外两个词感情强烈。另外蒙字是个多音字,还有二声(如:启蒙),三声(如:蒙古)
矇騙 蒙骗 蒙骗从词性上来说是一个动词,词语本身含有靠蒙来骗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骗人有很多种方法,而蒙骗只是其中之一,骗人者通过模糊、扰乱受骗者等手段以达到自己骗人的目的。该词和欺骗、诈骗等都是贬义,但没有另外两个词感情强烈。另外蒙字是个多音字,还有二声(如:启蒙),三声(如:蒙古)
咳咳 咳咳 咳为多音字,有[ké]与[hāi]两种读音。 其中读作[hāi][hāi]为传统用法,主要涵义有: 胎儿拳曲貌。 喜笑貌。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上社交媒体的流行,咳[ké]咳[ké]作为一种拟声词在语言中出现,用以模仿咳嗽时的声音。主要涵义如下: 表达尴尬。 根据场景有提示,暗示等含义 表达自己生病的状态。 一种敷衍的表示。 (1).胎儿拳曲貌。《说文·亥部》:“亥……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褱子咳咳之形。” 王筠 句读:“咳咳,重言之,似指胞中拳曲之状。” (2).喜笑貌。《西游记》第九三回:“只见街坊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齐咳咳都道:‘看抛绣球去也!’” 自21世纪初至今,“咳咳[ké][ké]”一词经常被应用在网络文学,网络漫画等文化领域,并随着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至今,“咳咳[ké][ké]”一词在大众眼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拟声词,用于表达相关涵义,并被广泛认知,为当代新兴词汇之一。
霓裳 霓裳 (汉语词语)霓裳(ní cháng)很多人都把“霓裳”的“裳”念作“shang”。其实这是一个多音字。 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 衣服之意。
员员 员员 员员〈yùn yún〉 “员”是一个多音字,当作为姓氏时,读做“yùn”,而当读做“yún”时,只是加强了语气,没有实际的意思。员员二字组合在了一起,便成为了一个人的姓名。
亡去 亡去 wu(2声)qu(4声) 应该是读wu,不是亡,它是多音字 散失。 苏舜钦《题<杜子美别集>后》:“念其~~尚多。”
音标 音标 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用于语言学中。音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 P·帕西 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由多个音标组成,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如汉语的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音標 音标 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记录音素的符号,也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应用于语言学中。音标的提出者是H·斯维斯特 P·帕西 琼斯。英语音标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共48个。 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由多个音标组成,由2个音素构成的音标我们称之为双元音,如汉语的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溟涬 溟涬 溟涬(mǐng xìng )天体未形成前的浑然元气。“溟”是多音字,在本词中读音同“抿”。
期年 期年 期年 jī nián 1. 一周年,一整月:~年。~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齐策》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 期也是多音字也读qī
音读 音读 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即汉字在日语中按照日语对汉语的译音读出来,叫音读;只取汉字义,发音按照固有词的,叫训读。同一个汉字在日语中可能有不止一种读法,是由于其在不同时期(南北朝、隋唐、宋等)吸收了当时汉字的发音。 同样有使用汉字的朝鲜、越南、部分中国方言以及少数民族(如壮族、瑶族等)语言也有类似音读的汉字发音方式。 在越南,被叫做汉越音的汉字发音方式正与日语的“汉音”对应。 现代朝鲜汉字音原则上一字一音,没有时代区别,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诸多特征,如齐全的入声韵尾(但-t转为-l)等。
音讀 音读 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即汉字在日语中按照日语对汉语的译音读出来,叫音读;只取汉字义,发音按照固有词的,叫训读。同一个汉字在日语中可能有不止一种读法,是由于其在不同时期(南北朝、隋唐、宋等)吸收了当时汉字的发音。 同样有使用汉字的朝鲜、越南、部分中国方言以及少数民族(如壮族、瑶族等)语言也有类似音读的汉字发音方式。 在越南,被叫做汉越音的汉字发音方式正与日语的“汉音”对应。 现代朝鲜汉字音原则上一字一音,没有时代区别,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诸多特征,如齐全的入声韵尾(但-t转为-l)等。
汉字 汉字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中华民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以及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将部分汉字自行作简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新字体,韩国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鲜汉字使用规范;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汉字现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漢字 汉字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中华民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以及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将部分汉字自行作简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新字体,韩国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鲜汉字使用规范;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汉字现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普通话 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話 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Syllabary)是表音文字的一种,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代表性的有日语的假名。像假名一样并非音素的组合,各音节有独自形状的音节文字,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稀少的。
音節文字 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Syllabary)是表音文字的一种,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代表性的有日语的假名。像假名一样并非音素的组合,各音节有独自形状的音节文字,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稀少的。
琴史 琴史 《琴史》,中国传统琴曲专用的乐谱。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和弦位,称文字谱。唐代曹柔首创减字法,将原来的文字谱减化、缩写,成为减字谱,明清两代沿用。减字谱将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大”、“中”、“夕”,右手各指因拨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擘”、“抹”、“勾”等,还有很多怪字。现存曲谱多为中唐的减字法所记载的作品,文字谱所记载的只剩《碣石调·幽兰》一曲。
寶字 宝字 宝字是词语,拼音是bǎo zì,称帝王神仙所写的字。
宝字 宝字 宝字是词语,拼音是bǎo zì,称帝王神仙所写的字。
轻声 轻声 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在全国的广大方言和普通话均有出现。轻声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调值。 现代汉语拼音里面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一般要根据前一个字的声调来确定,所以不标声调。
輕聲 轻声 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在全国的广大方言和普通话均有出现。轻声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调值。 现代汉语拼音里面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一般要根据前一个字的声调来确定,所以不标声调。
结棍 结棍 (方言)结棍,是指厉害,强,狠,很好。出自 《回春之曲》。 结棍 (汉字)汉语拼音:jié gùn 注音字母: 上海话中 老”有“很”、“狠”、“非常 “的意思
反音 反音 即反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近代辞人,率多猜忌,至乃比语求蚩,反音取瑕。”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音字用点》:“至 魏 孙炎 ,始作反音,则今反切之学也。”详“ 反切 ”。
結棍 结棍 (方言)结棍,是指厉害,强,狠,很好。出自 《回春之曲》。 结棍 (汉字)汉语拼音:jié gùn 注音字母: 上海话中 老”有“很”、“狠”、“非常 “的意思
三芝 三芝 (台湾省新北市下辖区)三芝区位于我国台湾省的北端,为新北市七个临海的郊区之一,北邻石门区,西北滨台湾海峡,西南连淡水区,东南连金山区及台北市北投区的大屯火山群。三芝区在开拓以前,为VAYI番社所占据,以Ketagalan的译音命名,称为 “小鸡笼社” ,但自从平地的汉人入居后,省略发音为Kelan,名称为 “小鸡(圭)笼庄” ,也叫做 “小圭郎” ,而三芝区的小基隆名称就是取自于小鸡笼的谐音字,终于在清朝末年改制为 “芝兰三堡” ,日据时代再易名为 “三芝” ,台湾光复后正式命名为 “三芝乡” 。2010年12月25日,改为“新北市三芝区”。
子音 子音 辅音又称子音。顾名思义,辅音依元音而存在,辅音与元音配合,产生音节,组成英文的多样化。
打字 打字 【注音】:dǎ/dá zì 【释义】: 1.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纸上。 2.指打字员。 打字也称文字录入,包括数字录入、中文录入、英文录入(字母)、日文录入(平假名)、德文录入等。 以前,使用打字机来打字,现在大多用电脑来打字。 打字有很多输入法,比如:12345数字打字输入法,惠邦五行码,百虎输入法,鼠标点字输入法,英文输入法,拼音录入法、五笔字型录入法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由东汉许慎撰。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 (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名词解释)《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由东汉许慎撰。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IPA),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按照国际音标的设计,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语里下列音质的对立成分:音位、语调以及词语和音节的分隔。若要表示诸如齿间音(或双齿音)和由唇颚裂所发出声音的音质,则有另一套获广泛使用的国际音标扩展系统。 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的严格标准,最初用于为西方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国际音标逐渐完善,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 直到2007年,国际音标共有107个单独字母,以及56个变音符号和超音段成分。国际语音学学会偶尔会增删一些符号,或者修正某些符号。 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用于英语的一部分,见英语国际音标词条。
國際音標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IPA),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国际音标的使用者有语言学家、言语治疗学家、外语教师、歌手、辞书学家和翻译学家等人。 按照国际音标的设计,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语里下列音质的对立成分:音位、语调以及词语和音节的分隔。若要表示诸如齿间音(或双齿音)和由唇颚裂所发出声音的音质,则有另一套获广泛使用的国际音标扩展系统。 国际音标遵循“一音一符”的严格标准,最初用于为西方语言、非洲语言等的标音。经过多年发展,在中国语言学者赵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国际音标逐渐完善,已可为汉语等东方语言注音。 直到2007年,国际音标共有107个单独字母,以及56个变音符号和超音段成分。国际语音学学会偶尔会增删一些符号,或者修正某些符号。 英语中所用到的“国际音标”,仅为国际音标用于英语的一部分,见英语国际音标词条。
异体字 异体字 异体字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不等于繁体字。
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 汉语拼音:根据字母所表示的语音单位,拼音文字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半音节文字和全因素文字。 英文拼写: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 现在世界各国所用的文字多数是拼音文字,我国的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也都是拼音文字。

其它词语热搜

* 多音字的词语:1. 重复;2. 长江;3. 打击;4. 善良;5. 沉默;6. 转移;7. 兴奋;8. 治疗;9. 挑战;10. 爆发;11. 培养;12. 探讨;13. 飞行;14. 指导;15. 调整;16. 演绎;17. 摆脱;18. 记录;19. 睡眠;20. 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