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惆怅从师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须惆怅从师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ū chóu chàng cóng shī q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不须惆怅从师去”全诗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唐代   白居易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分类: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东南不见五天台,外有归山居士年来并没,佛头無管弦腰手举才幡,聊持一竿竹节斋。


他城宛丘尘土远,上国邻家争佛力,中间风雨不回车,寺户长安最宝贵。


有时刘邦小鸡声,十郡牧童和角吹,箫鼓喧喧吹打尽,谁知啄食还结茝。


相思山草意苍茫,相期寺字晚来访。迴首未到往寿堂,韦杜如人道路旁。


诗中译文: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兄弟果上人殁去时,写下这首离别诀别,同时也对二林僧社简单赞美。

东南方向已经看不见五天台,而果上人长期隐居在家中,佛头无人供养,不再被舞蹈、乐曲所陪伴,只在斋戒时持一根竹节。


果上人的城市宛丘离此很远,他曾经和邻居们争论佛法的功效,但如今却孤单无依,他的寺庙已被列为长安城最为珍贵的地方。


有时候仿佛又能听到刘邦时代小鸡的叫声,和牧童吹奏的角管乐,扑哧扑哧地吹奏出动听的音乐,谁知道那些鸟儿仍然过着安稳的生活。


思念着果上人和果上山深草间的意境,期望再次在寺庙中相见。回首望向果上人的去处,却没有到达寿堂的宽敞地方,只有韦杜这样的荒凉之地。


诗意和赏析:

本诗是白居易为与果上人诀别而作的一首长篇诗。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荒凉与景象、果上人的孤单与思念,表达了离别之情。诗中暗含对佛教的褒扬和对修行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叹和对时光流转的咏叹。

诗人通过描写果上人隐居的寺庙,寺庙的荒凉与僻远,以及果上人独自斋戒时的清贫形象,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宗教感悟的赞美。诗中冷静而凄美的意境,流露出对果上人去世的伤感与思念,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通过描绘果上人离世后的寂寥和荒凉之境,诗人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佛法旨趣的深思。

整首诗以余音缭绕的声音描绘了离别的时刻,同时表达了对果上人的深深思念和愿望。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一种诗意和人情的交融,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和对宗教信仰的赞美。

整首诗以寺庙的景象和果上人的形象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凉的音调,展示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佛法的尊崇。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师徒情深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生的脆弱和对信仰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须惆怅从师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ǔ guǒ shàng rén mò shí tí cǐ jué bié, jiān jiǎn èr lín sēng shè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běn jié pú tí xiāng huǒ shè, wèi xián fán nǎo diàn pào shēn.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bù xū chóu chàng cóng shī qù, xiān qǐng xī fāng zuò zhǔ rén.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不须惆怅从师去”平仄韵脚

拼音:bù xū chóu chàng cóng shī qù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须惆怅从师去”的相关诗句

“不须惆怅从师去”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须惆怅从师去”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须惆怅从师去”出自白居易的 《与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