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影动鸳鸯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楼台影动鸳鸯起”出自宋代魏夫人的《菩萨蛮》,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tái yǐng dòng yuān yāng qǐ,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楼台影动鸳鸯起”全诗

《菩萨蛮》
宋代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分类: 婉约写景妇女怀远 菩萨蛮

作者简介(魏夫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亦无可考。魏夫人的文学创作在宋代颇负盛名,朱熹甚至将她与李清照并提(《词综》卷二十五),亦在《朱子语类》卷一四零中云:“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曾著有《魏夫人集》。现存作品仅有诗1首,咏项羽、虞姬事,题作《虞美人草行》(《诗话总龟》卷二十一);词10余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于“溪”字。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溪中嬉水。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楼台影动”,表明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

  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至此,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飞”与“归”,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读来十分谐婉,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楼台影动鸳鸯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pú sà mán
菩萨蛮

xī shān yǎn yìng xié yáng lǐ.
溪山掩映斜阳里。
lóu tái yǐng dòng yuān yāng qǐ.
楼台影动鸳鸯起。
gé àn liǎng sān jiā.
隔岸两三家。
chū qiáng hóng xìng huā.
出墙红杏花。
lǜ yáng dī xià lù.
绿杨堤下路。
zǎo wǎn xī biān qù.
早晚溪边去。
sān jiàn liǔ mián fēi.
三见柳绵飞。
lí rén yóu wèi guī.
离人犹未归。

“楼台影动鸳鸯起”平仄韵脚

拼音:lóu tái yǐng dòng yuān yāng qǐ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楼台影动鸳鸯起”的相关诗句

“楼台影动鸳鸯起”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楼台影动鸳鸯起”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楼台影动鸳鸯起”出自魏夫人的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