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仇亮不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国仇亮不塞”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ó chóu liàng bù sā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国仇亮不塞”全诗

《杂诗》
魏晋   曹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分类:

作者简介(曹植)

曹植头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杂诗》曹植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诗》是魏晋时期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观百余尺,
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
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
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
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
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
聆我慷慨言。

中文译文:

站在高处,俯视百余尺,
侧身朝向窗户,坐在御棂轩。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千里的周围,
每天都能看到平坦的平原。

烈士们心中多有悲伤之情,
而小人却自顾闲逸。
国家的仇恨并未消除,
他们愿意思念已经亡故的君主。

抚摸剑柄,向西南方望去,
心中想要前往太山。
琴弦悲急地发声,
倾听我慷慨激昂的言辞。

诗意和赏析:

《杂诗》是曹植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写自己俯视高处、远望千里和抚剑西望等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状况的关切和对国家未能解决国仇的愤怒。他感叹烈士们心中的悲伤和小人的自私安逸,认为国家的仇恨没有得到消弭,甘愿思念已逝的君主。

诗中的"飞观百余尺"和"临牖御棂轩"表现了诗人的高处俯瞰之态,凸显他对国家的远见和洞察力。"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揭示了他对国家境况的关注,每天都能亲眼目睹平原的景象,对国家的状况有清晰的认识。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展示了诗人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烈士们心怀悲伤,而小人们却只关心自己的安逸和私利,体现了曹植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他赴义之志。他抚摸剑柄,向西南方望去,内心充满了前往太山(象征忠君报国)的渴望。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通过琴弦的声音传达了诗人的激情和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曹植对国家命运和社会道德的忧虑和责任感。他通过揭示烈士的悲伤、小人的自私以及自己的忧愤,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社会道德败坏的担忧。诗中的景象和情感交融,通过抒发内心的痛苦和决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道德正义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渴望。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具有社会批判和思想抒发的作用,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人的忧国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国仇亮不塞”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shī
杂诗

fēi guān bǎi yú chǐ,
飞观百余尺,
lín yǒu yù líng xuān.
临牖御棂轩。
yuǎn wàng zhōu qiān lǐ,
远望周千里,
zhāo xī jiàn píng yuán.
朝夕见平原。
liè shì duō bēi xīn,
烈士多悲心,
xiǎo rén tōu zì xián.
小人偷自闲。
guó chóu liàng bù sāi,
国仇亮不塞,
gān xīn sī sàng yuán.
甘心思丧元。
fǔ jiàn xī nán wàng,
抚剑西南望,
sī yù fù tài shān.
思欲赴太山。
xián jí bēi shēng fā,
弦急悲声发,
líng wǒ kāng kǎi yán.
聆我慷慨言。

“国仇亮不塞”平仄韵脚

拼音:guó chóu liàng bù sā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国仇亮不塞”的相关诗句

“国仇亮不塞”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国仇亮不塞”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国仇亮不塞”出自曹植的 《杂诗》,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