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蓬蒿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处处蓬蒿遍”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ǔ chù péng hāo bi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处处蓬蒿遍”全诗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代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分类: 忧国忧民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头像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活动于湖南、湖北。诗当作于此时。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政腐败,国力衰弱,藩镇割据,军阀嚣张,人民惨遭重重盘剥,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景象。刘长卿对此十分了解,深为忧虑。因此当他在穆陵关北,陌路遇到一位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把满腹忧虑告诉了这位归乡客,忠厚坦诚,语极沉郁。
  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源出山西,流经河北,此指行客家在渔阳。关隘相逢,彼此都是过客,初不相识。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便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然而等待着他的又将是什么呢?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勾勒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楚国”即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以概指江南。“幽州”即渔阳,也以概指北方。“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其具体含意,历来理解不一。或说“苍山古”谓青山依旧,而人事全非,则江南形势也不堪设想;或说“苍山古”谓江南总算青山依旧,形势还好,有劝他留下不归的意味。二说皆可通。“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令人意会不尽。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城郭池隍破坏,土著大族凋残,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显然,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预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它令人不语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万端。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倪其心)

“处处蓬蒿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ù líng guān běi féng rén guī yú yáng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féng jūn mù líng lù, pǐ mǎ xiàng sāng gān.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chǔ guó cāng shān gǔ, yōu zhōu bái rì hán.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chéng chí bǎi zhàn hòu, qí jiù jǐ jiā cán.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chǔ chù péng hāo biàn, guī rén yǎn lèi kàn.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处处蓬蒿遍”平仄韵脚

拼音:chǔ chù péng hāo bià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处处蓬蒿遍”的相关诗句

“处处蓬蒿遍”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处处蓬蒿遍”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处处蓬蒿遍”出自刘长卿的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诗句汉字解释

您也许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