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给事寓直》 崔峒

唐代   崔峒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分类:

《奉和给事寓直》崔峒 翻译、赏析和诗意

《奉和给事寓直》是唐代诗人崔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诗意:
这首诗以折桂和观雁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崔峒对自己在官场中的履职期望和对明君的忠诚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折桂和观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

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写到了桂枝的折取。桂枝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荣誉和成功。诗人将桂枝与“家共折”联系在一起,暗示着自己希望能与家族一同取得功名。接着,诗中提到了“鸡树”,这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传说中能够预示吉凶的寓意。诗人以“鸡树代相传”来暗示自己作为官员所承担的责任,希望能够传承前人的美德和智慧。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明君的忠诚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诗中提到“鸾台”,这是指皇宫的高处,代表着尊贵和权力。诗人自称“忝向鸾台下”,表达了自己对皇室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中描述了观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朝廷事务的关注,他仍然在观察着雁影相连,意味着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动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明君的期望。诗人在夜晚闲暇时,步行赏月,宛如鹤立云端。他期待着时间的流转,漏尽之时,朝天将至。他相信自己离丹墀(指皇帝的宝座)更近了一步,相信明君会看到自己的才华,并给予荐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功名和忠诚于君王的精神风貌。通过折桂和观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国家事务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忠诚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奉和给事寓直》崔峒 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jǐ shì yù zhí
奉和给事寓直

guì zhī jiā gòng zhé, jī shù dài xiāng chuán.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tiǎn xiàng luán tái xià, réng kàn yàn yǐng lián.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yè xián fāng bù yuè, lòu jìn yù cháo tiān.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zhī qù dan chi jìn, míng wáng xǔ jiàn xián.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奉和给事寓直》专题为您介绍奉和给事寓直古诗,奉和给事寓直崔峒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崔峒著名诗词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 《清江曲内一绝(折腰体)》 《送贺兰广赴选》 《题兰若》 《送皇甫冉往白田》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 《送王侍御佐婺州(作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 《赠元秘书》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您也许还喜欢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崔峒 《酬李补阙雨中寄赠》崔峒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见赠)》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崔峒 《送侯山人赴会稽》崔峒 《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崔峒 《题空山人石室》崔峒 《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祐诗)》崔峒 《题崇福寺禅院》崔峒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崔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