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苏辙

宋代   苏辙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蒲团布衲一绳床,
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
东方行道到西方。

译文:
蒲团和布衲制成的床,一根绳子系着。
内心洞察明澈,自然入睡。
长期陪伴空中的明月,像是天子。
东方的旅行路途通向西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寻求心灵自由与超脱的主题。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心境的宁静和超然。他所描述的蒲团和布衲制成的床,象征着简朴和虚无的生活方式。诗中提到的"心地虚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他能够在世俗的纷扰之外,保持一种超然的状态。同时,诗人通过描绘长期伴随着空中明月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远离尘世的心愿。东方到西方的行道,则暗示了诗人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

赏析:
苏辙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超脱的向往。他通过简单的物象描写和意象的构建,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宁静与明澈的境界。蒲团、布衲和一绳床的形象,彰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表达了他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心地虚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明,以及他对内在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最后,诗中的东方到西方的行道,更是象征了诗人追求超越、超越时空和尘世的卓越心境。整首诗词以简练而精炼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shí tái wèn zhǎng lǎo èr jué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pú tuán bù nà yī shéng chuáng, xīn dì xū míng shuì zì wáng.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zhǎng bàn kōng zhōng yuè tiān zǐ, dōng fāng háng dào dào xī fāng.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专题为您介绍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古诗,赠石台问长老二绝苏辙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苏辙著名诗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怀渑池寄子瞻兄》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调啸词(效韦苏州·二之一)》 《调啸词(二之二)》 《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除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您也许还喜欢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苏辙 《仲夏始雷》苏辙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苏辙 《望夫台》苏辙 《息壤》苏辙 《浰阳早发》苏辙 《石鼻城》苏辙 《别岁》苏辙 《咀楚文》苏辙 《李氏园》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