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庚先辈赴选》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头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送李庚先辈赴选》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李庚先辈赴选》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家何啻十朱轮,
诸父双飞秉大钧。
曾脱素衣参幕客,
却为精舍读书人。
离筵雒水侵杯色,
征路函关向晚尘。
今日山公旧宾主,
知君不负帝城春。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禹锡送别李庚,祝福他前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李庚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描绘了他的学识和志向。

赏析:
这首诗的题材是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李庚的敬佩和祝福之情。首句“一家何啻十朱轮”,形象地描绘了李庚的车队庞大壮观,显示了他的重要身份。接着,诗中提到“诸父双飞秉大钧”,指李庚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官员,执掌重要权柄。这一句表达了他所处的家族背景和他自己的责任感。

接下来,诗中提到李庚曾经“脱素衣参幕客”,意味着他曾经担任官职,有过政治经历。然而,他却主动选择了“精舍读书人”的生活,抛弃了权力和名利,追求学问和精神追求。

诗中的下半部分描绘了李庚离开家乡,踏上征途的情景。离别时,杯中的酒被泪水浸染,雒水的颜色侵入酒杯之中,形成了离别的伤感氛围。征途中的函关,象征着艰险和困难,而晚霞中的尘土则意味着漫长的旅途。

在最后两句中,刘禹锡提到“今日山公旧宾主”,这是指李庚的岳父是当时的宰相山公,而李庚是他的客人。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李庚前途的看好,并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描绘了李庚的家族背景、才学和志向,同时表达了刘禹锡对他的欣赏和祝福之情。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期望的送别诗,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子对科举制度和学识追求的思考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李庚先辈赴选》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ǐ gēng xiān bèi fù xuǎn
送李庚先辈赴选

yī jiā hé chì shí zhū lún, zhū fù shuāng fēi bǐng dà jūn.
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
céng tuō sù yī cān mù kè,
曾脱素衣参幕客,
què wèi jīng shè dú shū rén.
却为精舍读书人。
lí yán luò shuǐ qīn bēi sè, zhēng lù hán guān xiàng wǎn chén.
离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关向晚尘。
jīn rì shān gōng jiù bīn zhǔ, zhī jūn bù fù dì chéng chūn.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李庚先辈赴选》专题为您介绍送李庚先辈赴选古诗,送李庚先辈赴选刘禹锡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刘禹锡著名诗词

《秋词》 《陋室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洞庭》 《乌衣巷》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二首》 《秋风引》 《西塞山怀古》 《赏牡丹》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您也许还喜欢

《阳山庙观赛神(梁松南征至此,遂为其神,在朗州)》刘禹锡 《送僧元暠东游》刘禹锡 《赠日本僧智藏》刘禹锡 《送元简上人适越》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诗示之》刘禹锡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寄浙东元相公》刘禹锡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刘禹锡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