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佛教子岭》 李弥逊

宋代   李弥逊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过佛教子岭》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佛教子岭》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冈回岭转翠相重,
寻找言语回报山中的未竟之功。
然而担心之前的行为像摩诘一样,
如今身在花图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山过程中的心境和感悟。诗人在山岭曲折回环的地方,欣赏着山间的青翠景色,他在山中寻找能够回报自己未竟之功的言语。然而,他担心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否像佛教中的智者摩诘一样,没有达到最终的境地。现在,他身处于变幻多姿的花图之中,暗示了他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困惑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山岭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自身修行的疑虑和迷茫。冈回岭转翠相重,给人以曲折、回环的感觉,呼应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起伏。寻找言语酬谢山中的未了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修行成果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路上的孤独和无法言说之感。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修行成果的怀疑和困惑,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整首诗运用了山岭与花图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与佛教智者摩诘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修行是否有所欠缺的担忧和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意境营造,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诗人对自身修行成果的怀疑和迷茫,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呈现出深沉的哲理意味。同时,通过山岭与花图的对比,给人以对比鲜明的视觉感受,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佛教子岭》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fó jiào zi lǐng
过佛教子岭

gāng huí lǐng zhuǎn cuì xiāng zhòng, mì yǔ chóu shān wèi liǎo gōng.
冈回岭转翠相重,觅语酬山未了工。
què kǒng qián yī shì mó jí, cǐ shēn jīn luò huā tú zhōng.
却恐前一是摩诘,此身今落花图中。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过佛教子岭》专题为您介绍过佛教子岭古诗,过佛教子岭李弥逊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弥逊著名诗词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醉花阴》 《水龙吟(上巳)》 《永遇乐(初夏独坐西山钓台新亭)》 《醉花阴(硕人生日)》 《声声慢(木犀)》 《十样花》 《蝶恋花(拟古)》 《水调歌头(再用前韵)》 《诉衷情(次韵他伯纪桃花)》 《醉花阴(木犀)》

您也许还喜欢

《过来贤阁有感》李弥逊 《过铅山石井》李弥逊 《和近思二首》李弥逊 《和近思二首》李弥逊 《和刘待制》李弥逊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李弥逊 《和平仲侍郎财用移居韵》李弥逊 《和舍弟简公序》李弥逊 《和士特韵程进道舍人》李弥逊 《和似表弟次吴江》李弥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