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楼题柱》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分弓来戍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登西楼题柱》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西楼题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分弓来守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西楼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诗人李曾伯是一位守护岭南州的军人,他分开弓箭来守卫这片土地,但岁月的痕迹已经在他脸上留下了尘埃和白发。他呼吁政府要简化官僚作风,使得国家治理变得简易而高效。他对老子自由遨游的思想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哀叹。诗中还描绘了青山下的钟声传来的地方,以及人们倚在楼边观赏白鹭的情景。当衙门散去,官员们回家的时候,整个衙门变得冷冷清清,只有一庭院子里的落叶和晴鸠相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登上西楼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官僚作风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自由遨游和简易治理的理念与现实对比,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如雪满头、青山、白鹭等,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通过衙门散去后的静谧场景,诗人抒发了对社会宁静和和谐的向往。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呼吁,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西楼题柱》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xī lóu tí zhù
登西楼题柱

fēn gōng lái shù lǐng nán zhōu, dòng jìng chén shēng xuě mǎn tóu.
分弓来戍岭南州,动镜尘生雪满头。
yuán jìn yú yán yí jiǎn yì, pō āi lǎo zi dé áo yóu.
原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qīng shān luò chù zhōng wén sì, bái lù míng biān rén yǐ lóu.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
yá sàn lì guī bīng yàng jìng, yī tíng luò yè hé qíng jiū.
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西楼题柱》专题为您介绍登西楼题柱古诗,登西楼题柱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登岘山用刘清步韵》李曾伯 《丁已到宜兴坟庵》李曾伯 《东西正阳献捷和傅山父凯歌韵》李曾伯 《庚申病中作》李曾伯 《庚戌过浯溪读中兴碑》李曾伯 《桂林即事》李曾伯 《桂林即事》李曾伯 《桂林鹿鸣宴乐语口号》李曾伯 《过衡阳晚宿》李曾伯 《过灵川县》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