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尉归霅川》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佩弦示良规,恤纬寓忧抱。
人为海鸥惧,谁谓屋乌好。
子别肯赠言,我愧未闻道。
药石十数字,唤醒知几早。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赠李尉归霅川》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赠李尉归霅川》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佩弦示良规,
恤纬寓忧抱。
人为海鸥惧,
谁谓屋乌好。
子别肯赠言,
我愧未闻道。
药石十数字,
唤醒知几早。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李尉归霅川的赠言。诗中通过佩弦、恤维、海鸥和屋乌等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李尉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离别的惋惜之情。作者以自己的无知自愧,表示自己对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的追求,希望李尉能够注重自身修养并早日觉醒。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李尉归霅川的思念和寄托,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智慧追求的关注。通过佩弦示良规和恤维寓忧抱,作者表达了对李尉的敬佩之情,将其比喻为一位追求高尚道德和自我修养的人。海鸥和屋乌的比喻则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强调了李尉的卓越和与众不同。

诗中的“子别肯赠言,我愧未闻道”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知的自责,他承认自己的见识有限,对道德智慧的追求还未达到李尉的境地。这种自省和自愧,体现了作者对李尉的敬重和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对读者提出的道德警示和自我反思的呼唤。

最后两句“药石十数字,唤醒知几早”则暗示了人生短暂而宝贵,提醒李尉及其他读者要珍惜时间,早日觉醒并追求智慧。这种以数字为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更具启示性和警示作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传递了作者对李尉的敬佩、思念和对道德智慧的向往。同时,它也呼唤读者对自身的反思和提醒,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赠李尉归霅川》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lǐ wèi guī zhà chuān
赠李尉归霅川

pèi xián shì liáng guī, xù wěi yù yōu bào.
佩弦示良规,恤纬寓忧抱。
rén wéi hǎi ōu jù, shuí wèi wū wū hǎo.
人为海鸥惧,谁谓屋乌好。
zi bié kěn zèng yán, wǒ kuì wèi wén dào.
子别肯赠言,我愧未闻道。
yào shí shí shù zì, huàn xǐng zhī jǐ zǎo.
药石十数字,唤醒知几早。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赠李尉归霅川》专题为您介绍赠李尉归霅川古诗,赠李尉归霅川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赠杨户曹》李曾伯 《招里巷友和韵》李曾伯 《昭君溪》李曾伯 《枕上偶成》李曾伯 《知刘舍人咏秋千》李曾伯 《蜘蛛和韵》李曾伯 《至清湘驿和己酉壁间韵》李曾伯 《重庆阃治十咏·集思堂》李曾伯 《重庆阃治十咏·六角亭》李曾伯 《重庆阃治十咏·龙虎屏》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