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四望亭观雪》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般俱是春风绿。
此际全然许和气,於中何处有纤尘。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登四望亭观雪》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四望亭观雪》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城上的亭子,踏着雪花,我心情愉悦。山川、草木也都显得精神焕发。四周的景色被雪覆盖,不知道哪面是水,但无论哪一面都显得像春天的绿色。此时此刻,我感受到了一片宁和的气氛,哪里会有一丝尘埃的存在呢?我来到这里,静静地品味着茶的滋味,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的境界,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否与神仙一样。

诗意:
这首诗以亭子登高观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雪天中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灵动和生机,将雪景与春意相融合,传递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沉浸于品茶之乐,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神仙的境界,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赏析:
《登四望亭观雪》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雪天登高的情景。诗人用“踏雪一登城上亭”开篇,生动地表达了登上亭子的喜悦和雪地的清冷。接着,诗人通过“山川草木亦精神”一句,将雪景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接下来的两句“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般俱是春风绿”,既表现了雪花覆盖的广阔景象,又将雪景与春天的绿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随后的两句“此际全然许和气,於中何处有纤尘”,则表达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感叹身处的环境纯净如此,没有一丝尘埃的存在。最后两句“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通过品茶的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的心境,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神仙的境界。

整首诗意境明朗,语言简练,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凡脱俗的追求。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构建,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境界,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四望亭观雪》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sì wàng tíng guān xuě
登四望亭观雪

tà xuě yī dēng chéng shàng tíng, shān chuān cǎo mù yì jīng shén.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bù zhī sì miàn shú wèi shuǐ, dàn bān jù shì chūn fēng lǜ.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般俱是春风绿。
cǐ jì quán rán xǔ hé qì, yú zhōng hé chǔ yǒu xiān chén.
此际全然许和气,於中何处有纤尘。
wǒ lái mán chuài chá ér qù, yí shì shén xiān jìng jiè rén.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登四望亭观雪》专题为您介绍登四望亭观雪古诗,登四望亭观雪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登湘南楼和方孚若韵》李曾伯 《登逍遥楼和方孚若韵》李曾伯 《登郢州四望亭》李曾伯 《丁亥沔阳春时即事简吴叔永》李曾伯 《丁未效八窗叔赋黄郎》李曾伯 《丁已闰月六日登岳阳楼》李曾伯 《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李曾伯 《赋新茶》李曾伯 《庚戌赴荆阃舟过湘江》李曾伯 《庚子祈雨蒋山赠月老》李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