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 高骈

唐代   高骈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分类:

作者简介(高骈)

高骈头像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寓怀》高骈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寓怀·关山万里恨》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作品。这首诗以关山遥远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离散的边塞士兵心中的思乡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关山万里恨难消,
铁马金鞭涉长途。
问昔青海畔边事,
凤林桥上几人归。

诗中的关山指的是遥远的边疆地区,万里恨则是士兵因离乡别井而怀念家乡的情感。这种思乡之情难以消除,如同高山一般高耸不可逾越。

铁马金鞭出塞遥,形容士兵漫长的出征途中,乘坐着快速的铁马,手持金鞭,长途跋涉。这一句也突出了关山的遥远和艰险。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诗人在这里回忆起曾经在青海畔的场景,问几位当时与他一同征战的战友,他们是否已经归还到凤林桥。这里提到的凤林桥可能是士兵们回家的标志。

整首诗以辽阔的关山和士兵的思乡之情为背景,描绘出边塞士兵的艰辛和乡愁。诗人通过关山壮丽和士兵的离散,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揭示了人们心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依恋与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寓怀》高骈 拼音读音参考

yù huái
寓怀

guān shān wàn lǐ hèn nán xiāo, tiě mǎ jīn biān chū sài yáo.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wèi wèn xī shí qīng hǎi pàn, jǐ rén guī dào fèng lín qiáo.
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寓怀·关山万里恨》专题为您介绍寓怀·关山万里恨古诗,寓怀·关山万里恨高骈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高骈著名诗词

《山亭夏日》 《对雪》 《边方春兴》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送春·水浅鱼争跃》 《安南送曹别敕归朝》 《赠歌者二首》 《池上送春》 《访隐者不遇》 《对花呈幕中》 《宴犒蕃军有感》 《马嵬驿·玉颜虽掩马》

您也许还喜欢

《步虚词·青溪道士人》高骈 《赠歌者二首》高骈 《入蜀·万水千山音》高骈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高骈 《渭川秋望寄右军王特进》高骈 《山亭夏日》高骈 《蜀路感怀》高骈 《残春遣兴》高骈 《春日招宾》高骈 《过天威径》高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