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方春兴》 高骈

唐代   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分类:

作者简介(高骈)

高骈头像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边方春兴》高骈 翻译、赏析和诗意

《边方春兴》是唐代诗人高骈的作品,描写了边地春天的景色和军队的活动。诗意深远,充满豪情壮志。

译文如下: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诗中的“草色青青柳色浓”描绘了春天边地的景色。草地上青青的颜色和密集的柳树增添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是“玉壶倾酒满金钟”,这句描绘了军营里举办酒宴的场景。玉壶倾酒象征着盛情款待,金钟满酒象征着热闹的气氛。

然后是“笙歌嘹亮随风去”,这句描绘了笙歌的声音飘荡在风中。长笛、笙箫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乐器,嘹亮的声音伴随着春风,更加增添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一句“知尽关山第几重”表达了诗人对边地关山的思考。关山是边境的象征,守卫着边疆百姓的安全。作者此句表达了对士兵们辛苦守卫边境的无限敬佩,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界安全的关切。

整首诗意蕴含着对春天的赞美、对军人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关切。通过对边地春光和军旅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军队的祝福和向往。这首诗充满着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展示了唐代边地的生活和景色,也体现了唐代士人心怀家国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边方春兴》高骈 拼音读音参考

biān fāng chūn xīng
边方春兴

cǎo sè qīng qīng liǔ sè nóng, yù hú qīng jiǔ mǎn jīn zhōng.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shēng gē liáo liàng suí fēng qù, zhī jǐn guān shān dì jǐ zhòng.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边方春兴》专题为您介绍边方春兴古诗,边方春兴高骈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高骈著名诗词

《山亭夏日》 《对雪》 《边方春兴》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送春·水浅鱼争跃》 《安南送曹别敕归朝》 《赠歌者二首》 《池上送春》 《访隐者不遇》 《对花呈幕中》 《宴犒蕃军有感》 《马嵬驿·玉颜虽掩马》

您也许还喜欢

《塞上寄家兄》高骈 《写怀二首·渔竿消日酒》高骈 《池上送春》高骈 《南征叙怀》高骈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高骈 《平流园席上》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高骈 《句·人间无限伤》高骈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陆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