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 李曾伯

宋代   李曾伯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温。
三复家庭语,一如樽酒论。
竹林毋负籍,兰砌要追元。
宝此犹圭璧,流芳在后昆。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是宋代文人李曾伯所写的一首诗词。诗词以述怀之情融入自然景物和艺术创作中,表达了对友情、艺术和传承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人已离去,他的艺术依然卓越。他的墨迹如春日温暖,仍然令人惊叹。他的家庭语言一再传承,就像美酒倒满杯中论道。竹林从未辜负他的才华,兰砌更要追随他的艺术风采。这份宝贵的传承就像珍贵的玉璧,流传下来,永远流芳百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深情的口吻描述了故人李曾伯的艺术才华和家族传承。首先,诗人提及故人已经离去,但他的艺术却依然辉煌。这种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的永恒存在感,让人感叹不已。

接下来,诗人以春日温暖的墨迹来形容故人的笔墨,表达了对他高超艺术技巧的赞叹。温暖的春天给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诗人的笔墨中得以体现。

诗中提到故人的家庭语言被传承了三代,这暗示着传统和家族的重要性。家庭语言就像美酒,代代相传,不断演绎和发展,成为一种学术和文化的积淀。

竹林和兰砌在诗中象征着艺术的栖息之地。竹林不辜负故人的才华,兰砌更要追随他的艺术风采。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艺术境界的认同和推崇,同时也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发展的期望。

最后,诗人将这份传承比喻为珍贵的玉璧,流传后世,永远流芳百世。这种将艺术和文化价值传承下去的意愿,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故人的艺术成就和家族传承,表达了对友情、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敬重和赞美。它呈现出一种深情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李曾伯 拼音读音参考

bá héng shān céng wèi chí shì xiù xī hàn mò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

gù rén mù yǐ gǒng, miào mò shàng chūn wēn.
故人木已拱,妙墨尚春温。
sān fù jiā tíng yǔ, yī rú zūn jiǔ lùn.
三复家庭语,一如樽酒论。
zhú lín wú fù jí, lán qì yào zhuī yuán.
竹林毋负籍,兰砌要追元。
bǎo cǐ yóu guī bì, liú fāng zài hòu kūn.
宝此犹圭璧,流芳在后昆。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专题为您介绍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古诗,跋衡山曾尉持示秀溪翰墨李曾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李曾伯著名诗词

《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 《水调歌头(丙戌寿蜀阃)》 《沁园春·送李御带珙》 《八声甘州(癸丑生朝)》 《一剪梅(乙卯中秋)》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声声慢(赋红梅)》 《念奴娇(丙午和朱希真老来可喜韵)》 《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 《水调歌头(丁亥重阳登益昌二郎庙楼)》 《贺新郎(自和前韵)》

您也许还喜欢

《春日领僚属游龙隐岩》李曾伯 《道间即事亦有间而感慨》李曾伯 《登独秀台和徐意一韵》李曾伯 《登桂林宜楼和李帅柱间韵》李曾伯 《登果州金泉山和韵》李曾伯 《登阆州锦屏》李曾伯 《登寿沙和抑斋韵》李曾伯 《登西楼题柱》李曾伯 《登岘山用刘清步韵》李曾伯 《丁已到宜兴坟庵》李曾伯